贵阳一对爱心父子委托记者向社区困难户送去米油
贵阳翻译公司推荐阅读,版权归所有者,转载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我想送点米、油,能麻烦你们来拿一下吗?”本报上期爱心互动栏目刊登后,一位市民致电本报时说道,他因为工作关系无法前往社区,希望记者代为转交。
这位男士30多岁,家住清镇,不愿在报上留下自己的影像和名字。“一点点心意,不用拍照了。”男士说道,这次的爱心物品是他和父亲一起准备的,“我看了报纸就想买点东西,我爸听见了就说他也要出一份。”男士笑着说,两父子一起参加公益活动的情况时常发生,最早的发起人就是自己父亲。
据男士介绍,其父是一位孤儿,母亲也身患残疾,两位老人从不抱怨人生的不公平,反而以坚强、乐观的态度直面一切困难。“记得从小,我们家就没有和什么亲戚往来,有的只有朋友和邻居。”男士说道,母亲无法承担重体力劳动,家中所有压力全靠父亲支撑,父亲每天早出晚归,和周边邻居相处融洽,闲暇时喜欢帮助别人。“哪家的电表坏了,或是要搬运重物,父亲都是立马上前。”男士说。
不仅父亲帮助他人,他们家也获得了他人的帮助。“我读小学的时候患上重病,要住院治疗,但是家里没钱,都是周围的叔叔阿姨出钱给我看的病。”男士说,当时邻居条件也不是很好,知道他急用钱,纷纷拿出各自的储蓄,有一元、两元、十元不等。正是在邻居们的救助下,自己及时得到治疗,最终康复。“我记得爸爸还他们钱时,好多老人都没有要。”男士感叹地说。
随后,其父亲乐于助人的习惯也并未停止,正是在父亲和邻居们的感染下,男士成年后与父亲一同加入到志愿者行列中,两父子不时一起做公益活动,“父亲现在都加了好几个社团,一天到晚在外面做义工,比我还要忙。”男士笑着说,爱心需要延续,等自己的小孩长大后,也会让他继续从事志愿者服务。
(记者:李雯文 来源:贵阳晚报)
——选自:译声贵阳翻译公司
译声贵阳翻译公司目前是国内专业的翻译机构之一,译声贵阳翻译公司秉承“诚信 专业”的服务理念,为国内外客户提供一流翻译服务。了解更多信息:请直接致电:400-600-6870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