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翻译公司 贵阳翻译公司 贵阳翻译公司
123

五朵金花齐绽放 多彩贵州写新篇 ——2016年贵州省“5个100工程”发展报告

贵阳翻译公司推荐阅读,版权归所有者,转载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贵阳市花果园城市综合体。

  天河潭景区升级改造。

  水城县现代高效猕猴桃种植示范园区。

  日前,省政府督查室会同有关部门对全省“5个100工程”推进情况作调度督查。督查情况显示,2016年贵州省“5个100工程”共完成投资5382.9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20.4%。全年招商引资签约项目4112个,签约资金8234.8亿元,到位资金3694.9亿元,资金到位率44.87%。“100个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100个旅游景区”、“100个示范小城镇”、“100个城市综合体”、“100个产业园区”完成投资分别占年度计划的152.1%、140.2%、125%、115.7%和105.8%。

  “100个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 培育农民合作社4660家

  【新闻事件】

  2016年,我省茶叶、蓝莓、猕猴桃、优质米、薏仁米和中药材等产业呈现出向精深加工、生物产业等新产业新业态发展趋势,为承接一产、延伸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发挥了引领性作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增长快速,水城猕猴桃、凯里云谷田园等79个园区成为休闲观光与乡村旅游主要目的地,接待游客近4803.8万人次,实现销售收入171.2亿元。

  【推进情况】

  2016年,“100个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累计建成机耕道路1.59万公里、灌溉管网3.31万公里、蓄水池1500万立方米,建成温室大棚1911万平方米、标准化圈舍1363万平方米、贮藏保鲜库房393万立方米;招商引资签约项目975个,签约资金1548.9亿元,到位资金261.4亿元;培育农民合作社4660家,社员76.2万人,园区从业农民502.6万人;现有种植基地1335.4万亩,通过“三品一标”认证面积870.5万亩;种植业农产品产量1562.2万吨,养殖业出栏猪、牛、羊1238.4万头,禽1.64万羽,鱼类6.14亿尾;实现总产值1976.2亿元,销售收入1709亿元,完成投资1444.7亿元,为年度计划的152.1%。

  【工作措施】

  一是加强规划引领。编制完成《贵州省“十三五”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规划》,按照“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实施省市县乡四级园区统筹规划、协同推进、分级管理、分级负责,加快推动园区建设发展。

  二是强化科技支撑。围绕优势产业和企业主体,组建园区专家指导组,实行首席专家、科技特派员等制度,实施良种良法配套,引进创新、试验示范、集成推广了一大批优良品种和肥水一体化、漂浮育苗、膜下滴灌、物联网等先进适用技术,强化农产品加工工艺研发,形成农科教、产学研用一体化服务机制,园区逐步成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平台。

  三是狠抓质量安全。将环境保护与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园区建设的主要目标,推广循环农业模式,提高果蔬、茶叶等经济作物标准园、畜禽标准化养殖和渔业生态健康养殖场标准化建设水平,开展农田有机质提升项目建设,加快完善园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立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开展省级重点园区物联网技术运用试点工作,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与监管。

    “100个产业园区”实现总产值9500亿元

  【新闻事件】

  1月11日,记者从2017年贵州省经济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获悉,2016年全省“100个产业园区”新增入园项目2107个,园区实现总产值9500亿元,占工业比重达到76%。园区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占全省比例达到70%。小孟装备制造、仁习白酒产业集聚效应更加明显,工业总产值均突破600亿元;贵阳乌当医药产业集群、遵义新蒲智能终端产业集群、毕节汽车产业集群初具雏形。

  【推进情况】

  2016年,“100个产业园区”共建成污水处理厂29个,建成标准厂房491万平方米,累计建成标准厂房4100万平方米,入驻率为92%;招商引资签约项目2238个,签约资金5527亿元,到位资金3106亿元;入园项目2107个,开工1973个,投产1166个,达产472个;完成规模以上(2000万元口径及以上)工业总产值9568亿元;完成税收634亿元;完成工业投资(500万元及以上口径)2645亿元(含园区基础设施投资),为年度计划的105.8%。

  【工作措施】

  一是强化统筹推进,推动园区改革。印发2016年推进计划,统筹协调各产业园区制定“一园一策”工作方案,召开全省产业园区工作推进会议,开展现场观摩活动,对年度目标进行责任分解和安排部署。创新园区管理模式,推动建立“机构精简、结构合理、运行顺畅、服务高效”的体制机制。支持园区通过盘活土地、经营开发权等方式,增强“造血”功能,提高产出强度,扩大开放水平,推动转型升级。

  二是精准调度管理,抓实园区招商。建成并试运行覆盖省、市、园区三级的贵州省产业园区监测平台,形成广泛覆盖、三级联动、点面结合、精准高效的园区监测、调度、服务工作机制。围绕园区定位和主导产业发展需求,强化以商招商、补链招商,着力引进一批关键链接项目,形成耦合发展、复合共生的产业集群。支持园区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招商引资及企业落户条件,夯实发展基础。

  三是加强重点扶持,抓好示范带动。对以大数据电子信息制造、大健康医药等为主导产业的20个园区,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小孟工业园区等47个产业园区和“百千万”工程中的帮扶园区项目给予重点支持,安排专项资金1.4亿元,帮助园区提升承载能力,新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2个,全省多数园区核心区实现“七通一平”,部分达到“九通一平”。坚持“一园一策”精准施策,加大30个龙头、骨干园区扶持力度,培育30个百亿元级以上产业园区,带动产业园区提质发展。支持贵阳小孟、仁怀-习水2个园区向千亿元级目标挺进。

  以“100个产业园区”为核心,我省大数据产业异军突起。图为贵阳市呼叫中心及服务外包产业示范基地。

  本报记者

  邓刚 摄

    “100个示范小城镇”新增企业(含个体工商户)6267家

  【新闻事件】

  2016年10月15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全国第一批特色小镇,贵阳市花溪区青岩镇、六枝特区郎岱镇、仁怀市茅台镇、西秀区旧州镇、雷山县西江镇等5个小城镇入选,数量位居西部省份第二位。贵州入选的5个小镇,全部从全省100个示范小城镇中产生。

  【推进情况】

  去年,“100个示范小城镇”招商引资签约项目639个,签约资金918亿元,到位资金226亿元;融资到位资金55.9亿元,各级财政到位资金27.1亿元;新增城镇就业人口9.7万人,新增企业(含个体工商户)6267家;完成投资600亿元,为年度计划的125%。

  【工作措施】

  一是进行实地督导。深入142个示范小城镇,摸清底数、精确研判,进行面对面指导、一对一反馈,以市(州)为单位召开片区意见反馈会8次,形成书面反馈意见7个,累计指导“8+X”项目1000多个,以点促面、示范引领。

  二是打造特色小镇。根据各地资源禀赋、比较优势、特色靓点,坚持产城互动、镇村联动的路径,制定出台了50余个政策类、管理类、技术类文件,不断提升小镇特色。

  三是开展整县推进。启动开阳县、播州区等20个整县推进小城镇建设试点,指导试点县编制工作方案,按照功能互补、错位发展的原则,实现产业取长补短、设施共建共享,在县域内统筹规划、统筹项目、统筹用地、统筹资金。投入专项资金4亿元,全力支持20个试点县开展小城镇污水垃圾治理。

    “100个旅游景区”接待游客近2.6亿人次

  【新闻事件】

  2016年,贵州旅游业实现井喷式增长,共接待游客5.31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028亿元。其中,“100个旅游景区”接待游客25534.1万人次,收入1521.5亿元。

  【推进情况】

  去年,“100个旅游景区”招商引资签约项目138个,签约资金193.1亿元,到位资金66.5亿元。在建项目983个,完成投资392.4亿元,为年度计划的140.2%。

  【工作措施】

  一是加强招商引资。突出“旅游特色优势”的发展定位,完善招商项目库,以小分队、推介会等多种形式开展招商引资活动741余次,全省194个项目列入2016年贵州省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名单,20个旅游项目入选《2016全国优选旅游项目名录》,推动百里杜鹃彝山花谷等一批招商引资项目落地。

  二是提升景区业态。指导各地加大景区旅游产品业态体系建设,积极推进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景区产品建设,成功打造了茅台酒镇、赤水河谷旅游公路、“中国天眼”等一批重点项目,在68个景区中推出了192个新景点、新业态、新项目,助推我省旅游向深度游、品质游、个性游、主题游转型升级。

  三是完善服务体系。引导景区不断健全“快旅慢游”体系,夯实景区内外主干道、生态旅游步道等交通建设,加快旅游住宿、餐饮等设施建设,推进游客服务中心、旅游厕所等公共服务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加强旅游从业人员教育培训和管理,全方位推进旅游服务大格局形成。

    “100个城市综合体”完成投资300亿元

  【新闻事件】

  “过去的一年,为谁辛苦为谁忙?”

  2017年1月2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和新闻直播间栏目,共同关注了贵阳市花果园城市综合体。央视记者走进这个超级社区,记录这里人们的生活与梦想,艰辛与奋斗。花果园原本是贵阳市最大的棚户区,经过六年改造,已经焕然一新。目前,花果园社区已经住进20多万居民。而最终,这里将容纳近百万人工作和生活。

  【推进情况】

  去年,“100个城市综合体”招商引资签约项目122个,签约资金47.8亿元,实际到位资金35亿元;建成主导功能建筑120个、投入运营95个;完成投资300.8亿元,为年度计划的115.7%。

  【工作措施】

  一是研究破解难题。在对100个城市综合体“地毯式”检查的基础上,采用资料查阅、座谈交流、现场核查、当面指导等方式,掌握第一手资料,经过科学统计分析,形成《贵州省100个城市综合体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出台了20余个政策文件,及时将破解难题成果转化为决策服务,达到了底数精准掌握、问题精准查找、对策精准实施。

  二是开展绩效考评。强化绩效考核,严格落实奖惩,在《贵州日报》公布考评结果,对推进情况较好的城市综合体下达省级补助资金0.5亿元,用于支持城市综合体项目周边基础设施建设。

  三是强化运营管理。城市综合体规划设计均按照运营要求组织编制,建筑产品进行“订单式”生产,通过招商引资等多种方式打造专业管理团队,实施整体策划,统一布局、统一培训、统一促销、统一公关,实现城市综合体精细化、项目化管理。

=

  去年10月,我省茅台镇等5个小城镇入选“全国第一批特色小镇”。图为茅台镇远景。

——选自:译声贵阳翻译公司

 

译声贵阳翻译公司目前是国内专业的翻译机构之一,译声贵阳翻译公司秉承“诚信 专业”的服务理念,为国内外客户提供一流翻译服务。了解更多信息:请直接致电:400-600-6870咨询。

 

发表评论:

热门城市:
区县翻译:

在线客服

QQ客服一
在线客服QQ10932726
QQ客服二
在线客服QQ10932726
QQ客服三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