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种翻译都是需要在准确且通顺的前提下,把一种语言信息转换成另一种语言信息的。由于马来语翻译是一种陌生的表达方式,和汉语在有些语言表达方面有很多的不同之处,所以在翻译中要尤其注意禁忌与习惯,良好的翻译素养能让客户感受到翻译的专业和质量。下面贵阳翻译公司就来讲一下一下马来语的禁忌与习惯。
虽然说马来语语言禁忌及汉语语言禁忌都有相同的地方,但它们之间也存在差异。主要体现为关于动物的语言禁忌和鬼怪的语言禁忌,这些在汉语语言禁忌中是没有的。相反的,汉语语言禁忌如谐音中产生的语言禁忌、数字禁忌等在马来语语言禁忌里也是没有的。
(一)马来语关于动物和鬼怪的语言禁忌
由于原始的马来人大多居住在森林四周,所以他们都害怕老虎、蛇、大象、野猪等野生动物。这是因为在当时的马来社会,森林为他们提供许多生活资源,所以他们认为直接称呼这些野兽有可能马上就会碰上它们,因此会遭受它们攻击,导致受伤,甚至丧命。他们对这些野兽除了产生毕恭毕敬的行为之外,也会以另外一个名称来称呼它们。例如:“harimau”(老虎)会替代为“pak belang”(斑纹叔叔),“belang”指代老虎身上的斑纹。“ular”(蛇)会替代为“akar”(树枝),这是因为蛇的身形如同树枝一样。“gajah”(大象)则会被称为“orang besar”(巨人),这是因为他们认为大象不仅体积非常庞大,而且它的力气足以破坏农作物,甚至伤害人类的性命。 对于“hantu”(鬼怪)的语言禁忌,马来社会中也有一些委婉词,例如在某些地方有鬼魂的存在,他们会称这些鬼魂为“penunggu”(守候者)。语言禁忌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畏惧和信仰等心理因素。这体现出当时的马来社会对于万物的尊敬。
(二)汉语谐音产生的禁忌
邢福义在《文化语言学》一书中指出:“许多禁忌语都是由谐音影响而产生的。”比如送礼物时忌讳送时钟,因为“送钟”与“送终”谐音。在上海,有人忌讳探病者携带苹果去探望病人,因为在上海方言里“苹果”与“病故”谐音。还有许多诸如此类的现象,比如:“伞”与“散”谐音,“梨”与“离”谐音等。这些谐音产生的禁忌现象在马来社会中很少出现,甚至没有。
对于带数字的语言禁忌,在汉语中也普遍存在。比如:中国人喜欢数字“8”,因为“8”与“发”谐音,带有“发财”的寓意。此外,也有很多中国人,尤其是在香港和广东一带从建筑楼层、车牌号、门牌号等忌讳数字“4”,很少出现“4”这个数字,因为闽粤方言中的“4”与“死”谐音。但也有许多代表美好寓意的成语都是以“四”字作为开头,如:四季平安、四平八稳、四海升平等。也有以“四”字为开头却充满消极寓意的成语,如:四分五裂、四面楚歌等。因此,中国人对于“4”的看法,存在着矛盾心理。
在封建社会中,对帝王、圣人、师长等都不能直呼其名。当今社会,如果对长辈和师长直呼其名会被认为是缺乏教养的表现。由此可见,称呼语的禁忌已成为礼貌的象征。一个人的谈吐举止取决于个人的文化修养。对于生理及两性禁忌方面,如果人们毫无避讳地说出此类话题的词汇,会被认为是没修养的表现。
由于马来人相信万物皆有灵性,因此产生了许多关于动物以及鬼怪的语言禁忌。他们相信,如果毫无顾及地称呼,不仅是对它们无礼,或许它们很快就会出现。所以,对于这些称呼,他们是敬而远之的。
汉语的谐音语言禁忌以及数字的禁忌多数是由于民间的认知心理及观念的的影响,这些忌讳形成了当地特有的文化。总而言之,马来语语言禁忌及汉语语言禁忌之间的共同性大于差异性,这些语言禁忌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在跨文化交际和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应该加以注意,以免形成误会,甚至产生文化冲突。
了解马来语翻译中的禁忌与习惯,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马来语翻译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尴尬场面,也能凭借高质量翻译让客户对我们的的翻译更加的满意
——选自:贵阳翻译公司
贵阳翻译公司目前是国内最大的翻译机构之一,公司秉承“诚信 专业”的服务理念,为国内外客户提供一流服务。了解更多信息:请直接发邮件:10932726@qq.com或致电:158-9898-6870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