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翻译公司 贵阳翻译公司 贵阳翻译公司
123

夏秋季节注意管好嘴 不要乱吃野生菌和野菜

贵阳翻译公司推荐

 

 

  条盖盔孢伞

  亚稀褶黑菇 

  秋盔孢伞

  拟灰花纹鹅膏

  苦檀子

  夏秋季节是食物中毒的高发期,近几年贵州省食源性疾病监测结果显示:野生毒蕈中毒、有毒植物性食物中毒、细菌性食物中毒是我省夏秋季食物中毒的主要类型,广大群众必须高度警惕。

  本报记者 张元斌

  本文所配图片

  均为有毒菌类

  误采误食是主因

  省疾控中心食源性疾病防控专家周亚娟指出,夏秋季食物中毒高发的主要原因是误采误食。

  夏秋时节,各种野生植物、蕈类生长最为茂盛,正是人们采摘、品尝各种野菜、野果、野生菌美味的时光,可由于广大群众对野生菌类和野生植物的相关知识缺乏,鉴别能力不够,容易发生误采误食有毒野蕈、野菜、野果中毒事件。

  周亚娟介绍,所谓毒蕈,就是野生毒蘑菇,在我省广泛分布,大多长在山区,据资料记载我省毒蕈约有60多种。

  “一些毒蘑菇在外观上与食用蘑菇非常相似,但绝不能以是否有虫蛀或花纹等外观进行判断毒性,传统经验有时也不准,不能用民间传说的‘与大蒜、银器一起煮后是否变色’等不科学方法进行鉴别。”她特别强调。

  近几年,引起我省毒蕈中毒事件的剧毒野生菌种类有白毒鹅膏菌、白毒鹅膏黄色变种、拟灰花纹鹅膏菌、淡红鹅膏菌、拟淡红鹅膏菌、亚希褶黑菇、秋生盔孢伞等。“这些剧毒蘑菇和我们日常食用的鸡枞菌、石灰菌、炭菇等在外观上较为接近,但却毒性强烈,主要损害肝脏、肾脏、心脏,严重时引发中毒者多脏器衰竭死亡。”

  除了误采误食毒蘑菇外,人们在采集野菜时也常常误将有毒植物采食引起中毒。“比如采水芹菜时,容易将毒芹混在一起采集食用,导致中毒。”周亚娟表示,一些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缺乏家长监管,误采马桑果、豆藤果、桐油仔、苦檀子等有毒果子食用引起的中毒事件也时有发生。

  此外,由于人们对一些蔬菜瓜果的储存加工不当,如四季豆未煮熟透、土豆保存不当发芽产生有毒龙葵素、鲜黄花菜加工未进行预先去毒(秋水仙碱)等,也易引起植物性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还有,民间常用草乌、川乌等植物来泡制药酒,但它们都有乌头碱成分,具有致命毒性,直接饮用药酒就会导致中毒。”

  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微生物污染防治专家黄卫红告诉记者,夏秋季气温高、湿度大,适合肠道致病菌和霉菌的生长繁殖,食物易腐败变质,如食品生熟不分、食品贮存不当、进食未经加热处理的生食品等,也易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

  近5年我省食物中毒事件350起

  每年一到夏秋季节,便进入了食物中毒的高发期,广大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据全省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统计,我省2011年至2015年共报告食物中毒事件350起,发病3462人,死亡92人,病死率2.66%。其中,野生毒蕈(野生毒蘑菇)中毒155起,占44.29%,中毒681人,占19.67%,死亡54人,占58.70%;有毒植物类食物中毒48起,占13.71%,中毒530人,占15.31%,死亡8人,占8.70%;细菌性食物中毒28起,占8%,中毒770人,占22.24%,死亡1人,占1.09%。

  省食药监局副局长、省政府食安办副主任吕劲松强调,食物中毒不同于一般疾病,往往病情严重,发病人数多,轻则造成恶心、呕吐、头昏、腹痛、腹泻等症状,较重的造成呼吸困难、脏器损伤,严重的危害中毒者生命安全,必须高度重视。

  他表示,近年来,全省各级政府和食品安全监管相关部门采取多种措施加强预警防控,取得明显成效,食物中毒事故和死亡人数逐年下降,总体形势向好。据统计,2011年,全省报告食物中毒事件81起,发病1019人,死亡20人,而到了2015年,全省报告食物中毒事件为74起,发病减少到481人,死亡只有4人,均有大幅度下降。

  目前,我省已进入梅雨季节,气温逐渐升高,进入食物中毒高发期,相关部门必须有针对性地加强食品安全监管,针对食物中毒的发生规律和特点,准确确定防控重点和措施,排查食物中毒风险隐患,防范事故发生,确保公众饮食安全。

  记者了解到,为做好夏秋季食物中毒的防控工作,全省各级食药监管部门将对辖区内各宾馆、餐饮店(摊点)、学校食堂、农贸市场、乡镇集市等场所加强检查,疑似毒蕈、毒野菜一律不得销售、烹饪、食用,鉴别为毒蕈、毒野菜的一律收缴销毁;对农户自采售卖野生菌行为也要进行劝阻,并取缔自发形成的“路边市场”、路边摊点。

  同时,还严禁餐饮经营单位(户)使用来历不明的食材原料,严禁加工死因不明水产品、禽畜肉类和腐败变质的食品,防范微生物,特别是致病菌的污染。

  提高公众防治能力是关键

  预防食物中毒,提高公众防治能力是关键。

  吕劲松表示,“特别要深入农村,向农村群众讲解食物中毒的危害,讲授如何鉴别野生毒蕈、有毒植物,讲解如何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食品卫生常识以及中毒后的救治知识。”周亚娟认为,提高公众特别是农村群众野生毒蕈、有毒植物和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防治能力,能有效减少此类中毒事件的发生。

  对于野生毒蕈中毒的防治,专家提醒,不要采摘、购买、进食不认识的野生蘑菇;进食野生菌后数分钟到72小时内,如果感到头昏、恶心、呕吐、腹泻或其他不适,应立即用简易方法排除毒物,如大量饮用温开水或稀盐水,然后用筷子、手指、汤勺等硬质东西刺激其咽部,帮助呕吐,以减少毒素的吸收。腹泻较轻微的可少量服用泻剂,加快毒素排除。催吐后,最好让患者饮用少量盐糖水,补充丢失的体液;及时到医院救治,并主动告诉医生自己进食野生菌及其种类。

  周亚娟特别强调,目前国家尚无毒蕈毒素的实验室检验标准和方法,也没有针对性的解毒药物,唯一安全的办法是绝对不要采食不认识的野生菌。

  对于有毒植物性食物中毒的防治,专家提醒,不要采摘、购买、进食不认识的野菜及野果等;饮用药酒必须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不要将外用药酒内服;不吃生芽变质的马铃薯;马铃薯应低温贮藏,避免阳光照射,防止生芽;误食有毒类植物或发芽马铃薯引起中毒后应立即催吐、洗胃、导泻等对症治疗,并及时到医院就治。

  对于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防治,专家提醒,最有力的防范措施就是控制污染源,低温保存和高温消毒是很好的方法。选择食品要新鲜;充分加热煮透是杀灭食品中的病原菌的有效方法,食品所有部位加热必须达到70℃以上;食品的贮存要卫生,生熟分开;尽快吃掉加工后的熟食品,剩余食品在室温下存放不要超过2小时,婴幼儿食品要现做现吃,不要存放。

——选自:译声贵阳翻译公司

 

译声贵阳翻译公司目前是国内专业的翻译机构之一,译声贵阳翻译公司秉承“诚信 专业”的服务理念,为国内外客户提供一流翻译服务。了解更多信息:请直接致电:400-600-6870咨询。

 

发表评论:

热门城市:
区县翻译:

在线客服

QQ客服一
在线客服QQ10932726
QQ客服二
在线客服QQ10932726
QQ客服三
在线咨询